最新文章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2017-04-20        373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由教研室主任主持,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期间了解本门课程在整体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任务;了解前期相关课程教学情况和员工知识基础;认真学习教学有关规章制度;学习教学基本原则;熟悉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明确教学目的,注重重点、难点、关键知识的讲解方法;依据教学大纲,深透钻研并掌握教材内容;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具,指导教案的书写,并进行必要的预讲演练。

集体备课制度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备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因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如下:

一、教学先决条件及教学进度要求

1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主要承担565net必赢客户端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讲授任务,因此集体备课主要针对全校计算机公共课进行。

2.由于课程的特殊性,教研室内部所有教师的课程、教材、教学进度(详见每学期制定的《教学进度表》)完全一致。

二、集体备课制度指导思想

1严格把好课堂教学的政治关,保证教师的政治观点、理论观点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2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以集体之长弥补个人之短,使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教研室的整体教学水平。

3促使教师思考所教课程的现实意义,思考运用课程理论知识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授课内容的现实感和创新性。

4引导教师加强对前沿、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提高授课内容的科技含量,推进公共课程的学术研究活动。

5通过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内容的交流与研究。

三、集体备课的时间、对象、组织形式和范围

1集体备课的时间:由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学进度组织进行。

2集体备课的对象: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

3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以教研室为单位,通过备课会议的形式进行。实行轮流主备、组内提案、全体讨论制度。

4集体备课的范围: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所教授的计算机公共课程均属于集体备课的范围。

四、集体备课要求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考纲、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

3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4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员工的学法。

5两题:理论课练习题和实验课作业题。

6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统一实验内容。

五、集体备课具体的“五个流程”

1精心准备

2集体议课

3完善整理

4设计补改

5教学反思

六、集体备课管理方案

1检查:集体备课组活动由学院领导进行检查。集体备课登记表中各项栏目需认真记录,并由记录员和教研室主任签字。

2考核:学院领导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无故不组织、未参加者,按迟到或旷工处理。

3调控:承担主要备课任务的教师请假,必须向教研室主任作好交接工作,由教研室主任作好调控,杜绝未作交接而出现影响集体备课的情况发生。

4总结: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存档:教研室主任与记录员及时上报集体备课情况与集体备课活动情况纪录。集体备课的记录和总结要在教研室教学档案中存档。

七、集体备课先进个人评比办法

每学期结束前,由教研室主任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并结合本学期的集体备课情况进行评比。

八、集体备课实施程序

1教研室应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集思广益,研究和探讨教学大纲实施、教材及配套教学辅导材料的选用、教学内容理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用、相关课程之间的技术衔接等问题。并根据公共课授课专业的不同,集体讨论研究相对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确立重点、难点,安排教学进度。按备课内容,进行听课评课。

2备课会议是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为保证发挥其在教研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备课会议应按集体备课实施程序进行。

3备课会议应做到:四定、六备、五点、两法、两题、五统一(具体参照集体备课活动要求)。

4教研室主任全权负责组织计算机公共课程的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5集体备课由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学内容做出相应安排。由教研室主任负责主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每次轮流安排教研室内一名教师主备发言,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其他教师提出自己的教学方案建议,再经过全组讨论,最后由教研室主任决策。同时安排好下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

6承担主要备课任务的教师若无法参加下次备课会议,须向教研室主任请假,并作好交接工作,以免影响集体备课活动的进行。

7每次备课会议提前指定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在备课会议前应完成个人备课,作好汇报备课情况的准备。

8集体备课内容应包括公共理论课和公共实验课两部分。

9备课会议首先由主讲教师汇报备课情况,包括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思、结构层次、重点和难点以及开展研讨式教学的设想。会议主持人可以要求主讲教师就指定的内容进行试讲。

10主讲教师汇报或试讲过程中,备课会议成员可以就其讲述的内容提出问题,汇报或试讲结束后,会议成员应对该主讲教师的讲述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并提出评议意见。如果1/2(含)以上成员认为可以“通过”,本次备课内容即通过评议;如果1/2(不含)以上成员认为“不能通过”,本次备课内容即没有通过评议,则本学期将不再安排这部分知识点的讲授;其余情况即为重新备课

11主讲教师要虚心听取集体备课的意见,并同与会成员进行充分的探讨。与会成员也要认真听取主讲教师的意见,尊重、保护主讲教师的理论探索精神。

12主讲教师参考备课会议形成的意见认真修改讲稿,完成备课任务或进行重新备课。

13参与备课会议的教师,应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4高职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有义务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程知识点等方面给青年教师以必要的指导。

15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时间按照进度安排进行,可与观摩教学相结合。

16集体备课活动应由专人做好记录,集体备课登记表中各项栏目需认真记录,并由记录员和教研室主任签字。

17教研室主任与记录员及时上报集体备课情况与集体备课活动情况纪录。集体备课的记录和总结要在教研室教学档案中存档。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2016.3.11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