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教学改革特色

         2018-01-15        7512

、团队设置特色

虚拟现实教学团队是一支经过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锤炼、教学成果突出、专业素质过硬、作风严谨的教学骨干队伍,近年来在科研上和教学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创新能力强,求知欲高,每一位成员都不断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政治素养。在日常的工作中,团队开展的任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按时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研究,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出教学要求,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团队设置具有以下特色:

1.团队的学术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发展力强,青年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在教学方面十分优秀。

2.学术层次高,团队拥有周文刚教授、李巍副教授、张锦华副教授、王华东副教授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突出,在课程教学中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

3.团队成员实战经验丰富,定期到企业进行交流学习,积极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能够将实践经验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虚拟现实产品制作能力。

4.所有成员既是教学一线的实践者,又是科学研究(含教学研究)的承担者,教学科研相互促进。

5.团队所负责的课程涉及到虚拟现实产品制作能力培养的不同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培养员工的虚拟现实产品制作能力为目标。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1Unity3D:培养员工的三维视频游戏、建筑可视化、实时三维动画等项目开发的能力;

2)三维动画设计:培养员工三维动画制作能力,使员工掌握三维建模的一般方法;

3)游戏场景设计:目的是培养具有场景创建、场景UV展分、场景高模创建、场景贴图绘制能力的游戏场景设计人员;

4)虚拟现实技术:它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教育、医学、军事航天、工业仿真和娱乐等。

6.虚拟现实团队能够为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和新闻与传媒学院提供技术支持,不但可以指导校内教师完成VR制作,而且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制作形象生动VR作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以此激发中小学员工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性改革措施

本团队根据员工特点,围绕虚拟现实技术系列课程的培养目标,以虚拟现实产品制作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国内优秀教材和与企业共建课程推动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实施微课、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和项目模拟训练,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育理念的转变

团队成员摈弃了以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真正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采用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按知识点分类制作微课,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如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使教学活动成为培养员工能力发展的一个途径,而不只是教学环节中的形式,从而促进了员工的全面发展。

2.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员工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如《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较为先进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老师和员工之间互动,如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使员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这一转变并非意味着教师地位与价值的弱化,相反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更加重大,对教师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

3.培养员工虚拟现实产品的制作能力

根据虚拟现实课程所涉及的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特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分别采用循序渐进式的入门训练、提升训练、校企合作的实践训练。

1)循序渐进式的入门训练:针对大多数员工对数字媒体设计思维方式较弱,三维立体场景感不强,先开设二维动画制作,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维动画设计、游戏场景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整体设计的提升训练:在学习三维动画设计、游戏场景设计和虚拟现实技术中,加强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训练,让员工通过对具体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现,全面培养员工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贯彻案例教学为主线,注重研讨式、启发式教学,鼓励员工采取不同方案解决同一问题。

3)基于项目的实践操作训练:在综合项目学习中,将员工按功能模块分为若干个开发小组,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度,布置实践任务,使员工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并且充分体验团队合作过程,激发员工自主性学习。

4)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训练:学院分别与蓝鸥科技、智游臻龙集团、网龙华渔、丰泽教育、传智播客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大学三年级员工在该基地进行VR/AR实训,以项目驱动、分组协作、讲授引导、即学即练的方式,让员工真正体验到企业项目的设计,提升员工从事虚拟现实产品开发的动手能力。同时,对低年级的员工,在每学年结束时,企业入校对员工进行为期一周的项目实训。

5)以实践为重点的考核形式,将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针对课程的不同目标,以多样化形式强化实践能力考核,考核由平时作业和大型作业等组成;如《音频编辑》课程,考核由期末考试和课下案例设计组成;《三维动画设计》课程,以实践考核为主,采取基本实验、提高实验、综合实验三种类型的实验考核形式。

4. 实施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形象生动的案例,将知识点应用在案例中,以便加深员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项目带动教学、以项目检验教学,充分体现出“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教学特点。

5.以网络化教学建设为支撑,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发展

团队成员使用了一系列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实施教学课件共享、习题测试、学习讨论、在线答疑等活动,辅助员工进行课下学习,也为强化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三、资源建设

1.微课资源库建设

根据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了合理开发、整合适合公司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教师自身价值,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下一步推行翻转课堂打好基础,团队成员自主录制了10余门微课视频资源库,其他课程还在陆续开发中,完成了所教课程的“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让员工能够随时、随地、有目标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较好。

2.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公司产品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新技术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实际,团队成员根据多年课程教学所积累的经验,主编、参编教材达10余部,其中《网页设计与制作》立项为河南省第一批十二五规划教材,作为公司《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专用教材使用,使用本教材受益的员工多达千人;同时自编了《UI设计综合实训》讲义,应用在软件工程专业《UI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

3.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及时反映学科最新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果,团队成员根据本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员工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等,自2010年以来,主持建设了《网页设计与制作》和《多媒体技术》2门校级精品课程,《平面设计》1门优秀课程, 将学习中心变成终身学习平台,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实验、实训大纲建设

实验、实训大纲是实践教学工作基本的文件,为保证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质量,团队成员制订实验、实训大纲10余门,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5. 课件资源库建设

为了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形象化教学,团队成员根据课程特点,自制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多媒体课件,每门课程100%的课件为自制课件,且更新率均达80%以上。

6.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为了更好地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员工提供自主学习资源,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补,团队成员充分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平台进行课程辅助教学,建立了《三维动画设计》、《音频编辑》、《数字影视特效(AE)》、《视频制作》、《UI设计综合实训》、《Photoshop平面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CorelDraw绘图》、《Flash动画设计》网络学习空间课程,为教师教学以及员工学习提供了方便,员工成绩显著提高。

四、实践性教学

为了全面提高员工的虚拟现实产品的制作能力,团队成员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实施集体备课制度,针对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达到提高员工的产品设计与制作能力。

1.举办计算机多媒体设计大赛,提升员工的产品制作能力

2015年起,团队举办了两届全校的计算机多媒体设计大赛,团队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员工制作产品,并遴选出优秀的员工作品参加全国老员工计算机设计大赛,从而多方面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研究课程整体内容,向员工展示包含课程所有知识的大型复杂项目

团队成员事先制作一些囊括课程教学内容的大型项目,在该课程的首次上课时向员工进行展示,员工对这样的项目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激发员工自主性学习,当本课程授课结束时,让员工完成这样的作品,并把他们的作品和往届员工的作品对比,找出优点和不足,从而实现全面培养虚拟现实产品的制作能力。

3.积累教学经验,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方法渗入到教学过程

团队成员发表了《“3DS Max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多媒体技术专业3ds Max教学改革探讨》、《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型》等多篇教学改革论文;将其中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事件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检验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将教育教改理论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

4.参与有关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员工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团队成员主持了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项目:《三维动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主持了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提升老员工创业成功率的研究》,主持了校级教改项目:微课视角下《3DS MAX》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吸收部分优秀的员工参与到老师的项目中,培养了员工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在此基础上,员工们也能够申请校内的开放实验室项目,真正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5.开展校企合作的项目实训

       学院分别与蓝鸥科技、智游臻龙集团、网龙华渔、丰泽教育、传智播客等多家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协议,在每学年结束时,企业入校对员工进行为期一周的项目实训。以项目驱动、分组协作、讲授引导、即学即练的方式,让员工真正体验到企业项目的设计,提升员工从事虚拟现实技术行业的竞争能力。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